庆哥什么股票配资平台安全
特立独行水瓶座
日常干货总结癖
分享生活,读书、工作、育儿
周末看了姜文的《你行!你上!》,很过瘾。高密度,多能量,快节奏,没废话,讽刺又幽默。
人物没多少内心戏,想好就干,不纠结不内耗,非常硬汉的笔法,我边看边燃。
电影主角是钢琴家郎朗和郎爸,讲述的是郎朗在18岁前成长之路。
电影开头就很刺激,郎爸让郎朗去死,打开药瓶让他吃药死,如果不吃就跳楼,因为不死也没脸回东北。
郎爸魔怔了,陷入癫狂状态。好在郎朗不是一般小孩,他有主见也足够坚强,觉得父亲有毛病,他不想死,逃脱了。
郎爸为何会走火入魔?第一他为了郎朗辞职了铁饭碗,回不去了。第二他相信权威,教授说郎朗不适合弹琴,那就是对的,老师不要郎朗,那一定是郎朗的问题,想到这点,天都塌了。
郎爸一直相信儿子是天才,会成功,当信念被否定了,崩溃了,魂就散了。
好在,郎朗的运气足够好,后来遇到好老师,郎爸也恢复正常,继续狂妄地相信。而郎朗本身就是一个自信爆棚的人,他相信自己的能力,也极致刻苦,在郎爸这个总指挥下,郎朗一路打怪走向巅峰。
我觉得这部电影说了一个关于信心的问题。
有信心才会赢,信心被击溃,就会输。“信心”是境遇的分水岭,你行你上其实是我行我上,发自内心地说我可以,是真的会可以。
打破自限的天花板,从愿意相信开始,也是心想事成的秘密。
那自信是怎么来的?郎朗式的自信,普通人可以复制不?
请找到欣赏你的人
当你还没硬核自信时,自然会在意他人评价,别人认可你,就有信心,不认可你,信心就丢了,这正常不过,因为还没足够多成功经验来验证你真的行。
这时候,应该找一些愿意相信你的人来为你站台,给你肯定,远离那些质疑打击你的人。
回到电影里,郎朗遇到不欣赏他的欧亚教授,还被劝退,朗爸遭受打击语无伦次,自信崩塌了,连郎朗也开始质疑自己。
后来为什么好了,因为换了一个会欣赏他,认同他才华的伯乐。
找到认同欣赏你的人,会激发自信,反之亦然。
余华说,当年投稿,有的出版社不满意,让他回去修改,但余华不改,而是换一个出版社投,果真另外一个出版社就很满意,有时问题不在你这,在别人处,质疑自己会越来越自卑。
自信不足时,先不妄自菲薄,靠近欣赏者寻求鼓励,外界的反馈会渗透你的认知,被否定多了,灵魂会萎缩。
作为父母,我也由此得到启发。要成为孩子的支持者而非否定者,孩子天然的相信父母,被认可包围,是他的铜墙铁骨,外面风声呼呼,屹立不倒。
梅耶在自传《人生由我》中提到儿子马斯克在学校表现反应迟钝,不听话,经常陷入长时间的沉默,像是在做“白日梦”,老师认为你马斯克可能有听力障碍或者是有智力问题,要他妈带他去检查。
但梅耶没有将老师的话当成权威,经过对孩子的观察,她发现马斯克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,沉默只是因为觉得课程无聊,不能因为孩子的思考方式不同就给他贴上负面标签。
她不在乎老师怎么说,她相信儿子很好,也允许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和思考。
我认为马斯克的天马行空,敢想敢干,是离不开梅耶对他自信心的培植。
欣赏自己,当欣赏孩子的父母,去亲近欣赏自己的人,生活里充满了被欣赏的氛围感,自信会在被欣赏中提高。
还需要一些亲自落地的步骤
第一,在擅长的领域,孔雀开屏
要自信,就要在自己的优势里发光。
郎朗两岁就被父亲盖章有音乐天赋,他的绝对音准非常准,看猫和老鼠都能无师自通弹出旋律,他的自信很大原因是他在做自己天赋所在的事。
就像我妈,很会种植,说起她种植的稻谷、冬瓜、蔬菜两眼发光,滔滔不绝,我插不上嘴,我知道在她的一亩三分地上是满分的自信。
每个人的禀赋就是他的一亩三分地,选好地盘,花时间把它耕耘好,会慢慢变成核心竞争力,当别人难以与你比肩时,就会有王者自信。
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,但每个人都有优势项目,做有禀赋的事,并不断地锤炼,成为一技之长,自信会磨出来的。
第二,用一万小时来建立自信。
郎朗的自信,也不只是靠天赋,而是需要通过长期刻意练习来支撑。
我儿子日常是要训练游泳的,游了一周他跟我说,妈妈我游不好,不想游了。我知道他是技能还不够纯熟,没了信心,而不是他不行,当初被教练看中多少是有些资质的,怎能过早自我否定。
我告诉他,给自己一年的时间每日坚持训练看怎么样,现在一年过去了,孩子进步飞速,自信回来了,现在每日游泳上瘾,变成内驱力。
给自己足量的练习时间,才会在某个方面自信,英国神经学家丹尼尔.列维汀说,人类大脑要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,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大师级水平。顶级的选手在成为大师前会有足量时间练习。
炉火纯青之时没办法不自信。
郎朗7岁起每天固定练琴 6小时(分段制:早晨1小时、中午45分钟、放学后2小时、晚饭后2小时)。
电影里,他在美国音乐学院时,日夜练习,为了可以将上台比赛的时间缩短,与天才学生比赛取胜,他每日疯狂练习,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,其他时间都是练习,导致校方破例允许其通宵使用琴房。
第一场输了被淘汰,他没有气馁,而是回去更加疯狂地练习,后来每一场都赢,天才都怕了他,郎朗在美国的地盘气场全开。
即使是天才,也是要99%的汗水,自信也是建立自汗水上的。做好一切技能的准备,才能自信。
第三,在竞争中,一次次建立自信
别想着通过一次大胜利来获得自信,自信是用每次一点点的小胜利迭代进化而来。
郎朗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赛中积累自信的,从微小开始,在幼儿园获奖,在沈阳获奖,再到世界大舞台获奖。
有一种效应叫赢家效应,赢会让人的前额叶皮质活跃,前额叶皮质活跃会令人变得自信。换言之,赢一次,自信一次。
怎么才能赢?得去争取,去试,去验证啊,不要害怕竞争,我行我上。
在电影里,郎爸说,“别光说不练,你觉得行,你就该自己去试一试,不行也没关系,至少你上过场。”
郎爸妈都是极鼓励郎朗到世界比武的,不能一直待在山洞里,要试试,要去挑战。全家节衣缩食自费郎朗到德国比赛,真的拿到了第一,崭露头角,梦想成真。
我以前会怕孩子承受不住失败,会跟他说,友谊第一比赛第二,不赢也没有关系,拿第二名第三名,甚至没有名次也都很好。
但现在我觉得不对,应该鼓励孩子去赢,一开始就预设他拿不到第一,是在削弱他的想赢体质。
电影里的郎朗说,我要拿第一,这是赤裸裸的野心,有想赢的野心才有可能会赢。
大人想赢,孩子也想赢,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欲望,赢会产生快乐,会分泌内啡肽,赢的信息会写入前额叶皮质,一次次塑造孩子的大脑。
有赢就会有输,但输不可怕。可怕的是连输的资格都没有。不上场,永远都不会赢。
所以要做长期主义者,不因一次失败而退缩,而是要争取每一次小小的胜利,小小的进步,进一寸就有一寸的自信。
当胜利的次数足够多,就会在此处自信到在别处自信,大脑也发生了质变,从我试试看,到我能行,再到我能赢,你终于蜕变成自信的版本。
心想事成的秘密,就是这种一杆到底的自信,用行动去支持和确认自己的自信。
作者简介:庆哥,一手写作一手煲汤,品人情世故,写至味人间。已经出版《像我这样的人,就该灿烂过一生》、《我愿乘风破浪,只为人间烟火》等,微博:@独一无二的庆哥。
庆哥汤包“寻庆纪”上线啦,四款茶饮,健康自然,无咖啡因,孩子也可以喝,三伏天,正是排湿毒清心滋养的好时机。详情可阅读此文:
庆哥的新款汤饮上线了,点击即可购买:
广源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